上午8時30分,沈陽
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楊天華來到實驗室,對學生的科研試驗進行現場指導。身穿白色潔凈服、手持筆記本,楊天華在反應釜旁觀察并記錄數據,不時轉動機器按鈕,為學生演示如何調整溫度和壓強?!艾F在所做的是將生物質轉化為生物航空燃料的研究,還有多項技術并未突破,需要和其他專家學者共同分析探究?!睏钐烊A告訴記者。
27年間,楊天華始終致力生物質清潔高效利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秸稈生物質是儲量最大的碳資源,不僅可以燃燒發電,經熱化學處理后制成的產品還能應用于
化工領域。
為最大限度發揮秸稈的作用,楊天華開始著手進行試驗。與以往的熱解方式不同,楊天華選擇水熱液化的方式,將秸稈進行加熱加壓。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秸稈轉化成液體燃料。經過反復試驗,2011年,楊天華首次成功提出木質纖維素聯產乙醇及航空芳香烴轉化路徑,破解了熱轉化過程中難度大、成本大的
問題,獲得了高密度、低冰點的生物航空調和燃料,填補了國內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除了將秸稈生物質用于航空領域,楊天華還研究出燃煤耦合生物質機組靈活低碳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將煤炭、污泥和秸稈混合,進行燃燒發電,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懊禾咳紵l電需要進行脫硫,增加額外處理成本,而秸稈生物質燃燒發電時,因含有堿金屬導致灰渣熔點降低,易造成鍋爐壁面的積灰結渣,導致鍋爐熱效率降低?!睏钐烊A說,將二者進行混合燃燒反應后,既能實現煤炭的部分脫硫,還能解決秸稈燃燒積灰的問題,若與氣化技術相聯合,能夠實現氣化發電綜合效率大于75%。
“為解決綠色低碳發展技術
難題不懈努力,開展創新技術攻關,是職責也是使命?!痹谶M行科研的同時,楊天華還一直奮斗在育人的道路上,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建立創新型課程體系,牽頭創立
遼寧碳中和協同創新研究院,充分利用“政產學研用”多重資源整合優勢,實現了生物質能高效清潔利用的產學研聯盟,為新能源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