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雙碳”目標? ?踐行“兩山”理論——雅安市高質量推進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

2024-2-8 11:14 來源: 雅安市林業局 |作者: 石玉龍

近年來,四川省雅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抓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機遇,以踐行綠色使命、把握綠色機遇、培育綠色文化、實現綠色夢想為統攬,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著力開發林草碳匯項目,努力開拓生態保護與林草轉型發展新局面。

一、抓實植綠護綠,科學增匯夯實基礎

“十三五”以來,雅安市結合中央、省財政造林補助項目,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項目和干旱半干旱生態治理項目等林業生態建設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298.4萬畝,義務植樹人數562.85萬余人次,植樹2606.44萬余株。雅安森林面積逐年增長,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42.8%上升至目前的69.42%,居全省第一位,生態保護指數排全省首位。持續實施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面積0.808萬畝,完成巖溶區石漠化治理面積5.12萬畝,保育濕地26.97萬畝,成功創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火災受害率和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分別控制在0.1‰和1.75‰以下,實現連續40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和無重大人員傷亡目標。同時,雅安全域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通過多途徑、多方法、多形式推動增綠增匯,不斷發揮森林“碳庫”作用。

二、高位謀劃推動,凝聚合力開展試點

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市一盤棋穩步推進森林碳匯開發,在寶興縣先行先試森林碳匯交易”。雅安市出臺了《雅安市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方案(2022-2025年)》,從實施森林固碳增匯工程項目、構建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開發儲備林草碳匯項目等11項重點任務開展試點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加快林草碳匯項目開發的措施,完成了全市碳儲量分析和碳潛力評估,雅安市森林生態系統總碳儲量達到9800萬噸;結合各類涉林項目,2023年完成森林固碳增匯項目建設15萬畝;完成天全縣6000余畝森林經營碳普惠項目開發樣地監測工作、“雅安綠碳”具有雅安特色品牌的工商字體注冊登記、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雅安基地揭牌和“碳匯+司法”聯席機制建設。

三、優化林草質量,提高固碳增匯能力

雅安市編制了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實施方案,圍繞增加森林蓄積,積極推行近自然經營、森林全周期經營等措施,開展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工作,加大人工林改造力度,倡導多功能森林經營,持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以及對氣候變化的抗性及恢復力。以林長制工作為引領,進一步細化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工作職責,夯實森林資源管護責任。全市1756名各級林長、副林長巡林5萬余人次,設立林長公示牌780個,實現了應設盡設。同時,732名村級監管員、2980名護林員開展常態化巡林,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管理責任實現全覆蓋,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完成雨城區國有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任務1.8萬畝,全域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全市儲備林項目共啟動10個,總投資73.88億元,總規模達72萬畝,已獲得銀行授信32.3億元。通過調整密度、補植補造、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更替改造等方式,優化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碳匯量,形成生物多樣、復層結構、持續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目前,全市林地總面積118.14萬公頃,草地面積6.44萬公頃,固碳增匯能力逐步增強。

四、加強資源保護,減少碳庫損失泄漏

全市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制度,繼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進一步加大石漠化植被保護力度。結合林長制督查,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嚴禁擅自改變林地、草地、濕地用途和性質,減少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土地破壞等活動導致的碳排放。嚴格落實防火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保護林草資源安全,減少林草火災導致的碳損失。加強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預測預警,全力遏制林草外來有害生物擴散蔓延態勢,減少因病蟲害破壞林草資源造成的碳排放。全面完成國有林管護任務,省級以上公益林管護面積和補償資金發放到位率達100%。近年,石棉縣成功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縣,成為全省“十四五”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啟動以來首個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的縣。全市設立的66個標準化防火卡點在高火險期全天候運行,930名護林員在重點時段對林帶重點部位、易燃區域實行重點巡護。整合現有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力量并開展防火演練500余次,有效提升了“打早打小打了”和協同作戰能力。全面完成了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普查工作,2023年森林防火實現“零火情”。有效減少因火災和病蟲害等破壞森林資源造成的碳泄露。

五、創新發展模式,探索碳匯價值轉化

雅安市在貫徹落實國家林草發展政策基礎上,按照全市“一盤棋”部署要求,創新探索生態價值轉換,將林草碳匯與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項目、國儲林建設等工程項目相結合的途徑,堅持“項目圍著碳匯轉、工作圍著碳匯干,發展向著碳匯看”,著力推動“碳匯+司法”“碳匯+旅游”“碳匯+大熊貓棲息地”等“碳匯+N”林草碳匯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林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充分疊加、有機融合。寶興縣采用VCS+CCB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啟動實施,項目涉及林地總面積6.7萬畝,項目計入年限27年,預計在項目年限期內共產生331.2萬噸減排量,年均減排量約12.3萬噸,目前已向VCS秘書處申請核證。創新試點“林長+園長+警長”機制,全國首個省級碳匯司法實踐基地落戶寶興,碳匯司法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碳匯修復”司法模式入選2023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在四川省率先設立“寶興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促進局”,成立注冊資金2億元的“寶興縣興綠林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建設”“雙碳行動”“儲備林建設”為契機,逐步構建了“一個中心+兩大主體+兩項職責+五大模式”的“生態銀行”試點建設“寶興1225模式”,打通生態資源價值轉化通道,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將“綠水青山”的自然價值和生態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走出一條落實“雙碳”目標、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助力雅安林草碳匯項目試點開發速度和效果。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日韩5388|超频97人妻在线视频|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亚洲AV无码电影在线播放